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老城记忆】小众漫行|武隆老街印象

  • sid57496955
楼主回复
  • 阅读:3716
  • 回复:0
  • 发表于:2022/9/6 19:58:39
  • 来自:重庆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武隆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武隆虽然建县于唐朝时期,但是历经多次建立、撤销,甚至县治所在地也多次变更,因此,武隆区府现在所在地——巷口镇的历史并不长,武隆老街相对于其它地方的老街真是小儿科,但是美不美,故乡水,家乡的一切看着都是那么亲切。
9月份的一个周末回武隆办事,趁着还有一点闲暇,就从停车的上油房沟(地名)到武隆中学去看一看曾经的校园。
学校实在是请到了一个好保安,也感概学校现在的安保措施。
当我说明来意,并电话经学校的一个老师确认,再出示身份证登记后,保安大哥还是说,你只能在操场上看一看哈,搞得我意兴阑珊,因为我很想去看一看十年前同学们赠送给母校的两株紫荆树。
从桐梓园返回的路上,路两边略有一丝沧桑的老房子契合了我略有一丝遗憾的心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沿石梯坎走下去,就是以前县城的中心地带——油坊沟大桥。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浓厚的历史痕迹,无声的述说这里的慢时光。
故地重游,虽然没人认识我,但拿着相机还是很不大胆。
和那个老婆婆一番话,我才明白她主动找我说话的大致原因。
原来,老婆婆以为我是搞测量勘测的,她说,这个地方因为是地质滑坡地带,一直都不准搞建设,现在路也不通,很不方便。
她还说,既然这里是地质滑坡地带,为啥不搬迁嘛?为啥山脚下又还在搞建设嘛?
我自问没得本事回答,也赶忙解释我是过路的,顺便拍个照片而已,赶快开溜。
高中已经毕业三十年,这几百米的一条街,从上到下,几乎都没变化。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右边就是县城街道路口,难道真的桐梓园向左,现代化向右?
这个以往上学走过无数次的小路,路的右边是汽车站,现在已经物是人非。
小路,那个懵懂的少年,你还记得否?
话说,大约在1982年夏天,总之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我在这小路的上面一点点有一次神奇的经历。
记得因为是6点半上早自习,我迟到了,所以当天时间就是早上6点半多一点点的样子,走完这一坡梯坎,是我们当时称为“千丈”(杨树)的一片树林,突然在距离我们两、三百米开外,接近学校围墙的下面,一轮直径约2米大小,红彤彤状如太阳但一点不刺眼的东西,堵在以前县医院两栋房子中间的通道,也就是我们的上学之路。
一同的大约四、五个学生大感惊奇,快步赶去看稀奇。
走了大约200多米,到达那个地方,静静的,却没得任何痕迹,抬头看天上,一轮红日,直径2尺不到,挂在操场正上方,很矮很矮,现在我都能清晰的记得那个高度,绝对不是看太阳,很遥远很遥远的样子。
再拔腿数十步,跑到操场,那一轮太阳已经到了学校后面那一排教室方向(恰好就是我初一年纪的教室),再跑到教室那一层台阶,抬头看天,太阳如脸盆,比平时看要大一点,很远很远了。
因为已经迟到,心有不甘的进到教室,如此一幕,记忆清晰,但居然在此后的很久却心如止水,仿佛不曾经历过一般,这很奇怪,因为这时的我已经对《飞碟探索》很感兴趣,正常情况下,不会就此不闻不问的。
过了好多年,我问过当时同年级不同班的一个同学,问他是否还记得那一天的印象,他说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但这个谜在我心里,一直不忘、不解。
前面说了武隆县城的桐梓园,接着侃一侃武隆真正的老街。
毕竟,桐梓园只是县城往凤山、广阳方向的一条出行大道而已,没有任何政府机构、商业机构存在过,称其为老街,确实还有点不够格。
话说,9月的那一天,从桐梓园一路下行走到了公路的主干道——油坊沟大桥,趁着还有时间,又一头往下油坊沟方向走去。
说起油坊沟大桥,我记得桥下面落差有点大,水从桥下穿过,如瀑布一般跌落,如果有人能保留着照片,就算看一眼,可能我也要高兴三天。
读小学时,油坊沟的水很大.
读初中、高中时,上油坊沟的水还很清,可以捉螃蟹和小虾。
后来,就慢慢成了成了臭水沟,死水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从下油坊沟的农贸市场侧面,拐到了以前印刷厂的巷子。
这是县城主干道通往老街的唯一公路,曾经的印刷厂,我在老街居住了好几年,倍感亲切。
老街,是武隆县城的母城。
老街,在武隆人眼里其实不是一条街,是一个区域。
现在,如果在武隆搭出租车,凡是往老县城方向的,都统称到“老街”,公交车也是这样命名的线路。
而老武隆人说的老街,是一个更小的区域,主要包括老街、后街、中横街、油坊沟、包谷市、乌杨树(我只记得这些地名了)。
大家称呼的“老街”里面,真的有一条街名就叫老街,命名的简单粗暴很直接,这风格,我喜欢。
当初的老街,是武隆县城的经济中心,是武隆解放以后至80年代最繁华的地方。有百货公司、糖酒公司、糖果厂、供销社、总店,中医院在这里,税务局、商业局、医药公司也在这里。
90年代以后,随着乌江大桥的修建,县城逐渐由乌江南岸往北岸发展,这里除了极少的几个餐馆、杂货店,茶馆是最主要的商业形态。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是网上搜到的一张照片,照片的右边那一块,公路线以下就是老街区域。
半山腰的建筑是武隆中学、武隆县医院。
此前有朋友传过这张照片给我,但是右边部分不全。
这建筑应该是解放前的。听说,解放初期,武隆县城一把大火,很多木房子都被烧毁。这栋房子能保存下来,与它的砖石结构分不开。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个路口是老街通往油坊沟的一个主要通道,也是我上小学时经常走的一条近道。
墙上依稀还有标语,字迹已经很模糊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狭窄的小巷,连续的三个石梯,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妙不可言。
莫看这个巷子小,这可是当年进出油坊沟核心区的主要路口。
在我印象中,油坊沟崽儿是出名的厉害,胆子大,又特别会耍,还特别团结。
夏天游泳时节,油坊沟的崽儿绝对是一群一群的在一起,看的我们很羡慕。
在我小时候,“建设街”打“复兴街”是县城娃儿的日常。
建设街是县城油坊沟桥以东的公路;复兴街是油坊沟桥以西的公路,油坊沟是复兴街战队的绝对主力。
“建设街”打“复兴街”这一最大规模的团战一般在周末或星期三读半天之时爆发,不管是用弹弓打“纸弹”,还是吹“野豌豆”,甚至是互扔“泥巴”,双方几十、上百人的混战,现在想起来都热血滚滚,我印象中,为了增加战略储备,甚至有人专门把稀泥巴搓成五分硬币大小的圆团团,并扯野草简单烧硬,我当时年纪小,大的场合不敢上,这种事没少干。后来我多次想过这一问题,当年的我们和我们的老大真是耿直啊,宁愿花费时间烧制特种武器也没得人扔石块,看来我们是真正爱好和平的,大杀器使用有原则。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山区人特有的出门装备——背篼。
在重庆的力哥叫“棒棒”,在武隆,力哥就叫“背篼”。
离开武隆以后,我多次来这里,对这个巷道莫名的喜欢,或许是幽深和一贯的干净吧!
站在路口发呆之时,一个老年人背着沉重的背篼在往上走。
年龄大,加上腿脚明显有问题,这老年人的右手总是想找个拉的地方。
这一刻,阳光洒落下来,我没有感到温暖,只有沉重。
背背篼的老人刚走,又有两个老年人进入镜头,那个老人手中的棍子始终落不下地,双腿颤颤巍巍的。
我觉得不对劲,赶紧跑上去,那个老人竟然是个盲人,于是搀扶老人走到这个平地。
那个女的一直说,谢谢你、谢谢你,看着她的神态,我一点没有助人之后的乐,只有悲从中来,我感觉,这女的可能也有某种残疾。
旁边,这是自发形成的一处中草药摊子,因为腿脚痛,老人是专程来此找草药医生止痛的。
这个女性老人说,老头痛得遭不住了,只有来捡点草草药吃......

苦难,
挥之不去的苦难,
如果真有上天存在,
你可不可以把苦难分摊?

上天无言,
我更无言。
我自信自己已经是幸运的了,
但是人生的路却依然不平坦。

我自问,
没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气魄和能力,
但那一刻,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飞扬。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看见前面照片中,标有世界遗产标志的公共卫生间标识了吗?
这个厕所差不多有50年 的历史了吧,在我小时候就存在。
当然,当年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让我吃惊的是,武隆的旅游标识居然做到了这么偏僻破旧的地方。
让我吃惊的是,这个卫生间硬件条件还不差,整洁更是超出想象。
武隆的相关部门,在这个问题是真下了功夫,必须点赞。
此后,待十九大召开,全国在掀起厕所革命话题的时候,我回想起武隆老街的这个厕所,忍不住再次为家乡点赞。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还是原来的老样子,破旧却亲切。
油坊沟通往人民广场的路,这几个人可能在从事一个古老的传说——烧蛋。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个梯坎左边是人民广场。
人民广场建设以前,是中药材公司、日杂公司、物资公司、电影院等单位。
我上小学时候,电影院还在盐市口,后来搬到了这里。
物资局和日杂公司的小巷巷就是我上学走近路的起点和放学走近路的终点。
这些地方,对于我,无比怀念,学摄影之后,也曾经拿起相机去拍过,但不知怎么表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武隆电影院图片)

在朋友圈也发过几张这次拍的照片,有朋友问是哪里?
我没敢贸然回答是武隆老街,担心人家真到了武隆,会无比失望。

这里不是古镇,没有老街,
只有曾经的记忆,
关于我上小学、上中学的记忆。

此后的人生之路依然漫长,
我又能留下什么记忆?
我总是幻想,
退休之后,慢悠悠的逛逛全国的老街古镇,
品尝历史的味道,
或许也是不错的。

(选编自“小众漫行”公众号。敬请作者与本平台联系,以便奉寄稿酬)
【责任编辑 巴山晓月】



投稿要求:
1.投稿本平台作品,即视为作者授权,文责自负,无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无病句。
2.电子邮箱投稿:邮件主题请注明“稿件体裁+题目+作者+字数”;文本内容:作品标题+作者姓名(笔名)+内文+作者简介+作者照片+手机号、通讯地址等。稿件请以附件(同时将附件内容粘贴到邮件正文)发送到相应邮箱。小说请在正文前面附上内容简介。
3.采用的作品为诗歌(含古体诗)、散文、小说、随笔、纪实、杂文、文学评论。
4 .投稿邮箱:电子邮箱3173214885@qq.com或者平台投稿入口“畅游文海”(自主发布)电子邮箱投稿,在一个月内未接到平台选用回复,可另行处理。
5.请加编务微信(17702337463),一经采用,以便奉发薄酬。

公告声明:
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主办单位:武隆区楼宇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原创文章奖励2元-200元红包(身边事)

信息:免费发布求职、房屋出租等便民信息

地址:重庆市武隆区建设中路

投稿:602876193@qq.com

咨询合作:17702337463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